日本的一切事物在我們仔細觀察并深入了解之后就會看起來很有趣。傳統的日式房屋有著極富妙趣的建筑結構而且外觀精致。這些房子的架構和設計產生了一個極度貼合大自然的環境。所以當我們一進入一棟日式房屋,你便能觀察到其中有許多的特殊之處。今天銘品裝飾就帶大家一起來細細看一下傳統日本風格房屋的建筑結構與特色。
玄關(玄關)及土間(Doma)

玄關為房子的入口處,當我們一走進房子的入口,就能看到一處擺放鞋子和鞋子收納柜的地方,而這塊區域稱作土間。在日本傳統房屋,人類生活起居的空間被區分成高于地面并鋪設木板等地板稱作「床」(ゆか),而土間與地面為同一平面,是與屋外相連的進出之處。
由于日本人有著進入房屋室內時要脫鞋的習慣,而土間是被視作室外與室內的過渡地帶,所以當我們進入一間日式房屋時,我們應該在這里脫下鞋子然后換上拖鞋才可踏入室內。
在古代日本,土間是個更寬廣的區域,緊鄰著擺放鞋子的地方,也是家庭婦女生火煮飯及處理其他家事的所在。在那時,土間并不會鋪上水泥,而是保留原始的地面作為地板。而到現在,由于土地空間的問題,很多房子的土間已縮小到用來區分屋外屋內的狹小空間,一般只有半個半個塌塌米的大小,成為純粹用來脫放鞋子的地方。
和室(日式房間)

在我們進入室內后,就可以看到稱作和室的日式房間,由木質的梁柱、門及屋頂構成。和室的起源是來自古代中國為避免木造建筑遭受蟲蛀和腐敗而把房屋架高的建筑方式,因此正式的和室必需要架高,以免由木頭搭建而成的地板會被泥土的水氣和濕氣導致腐爛。和室都會在地面鋪上塌塌米并以拉門來間隔空間,它的正統高度為一尺,由床柱來支撐及協調整間和室。
塌塌米(畳,Tatami)

塌塌米是以蘆葦編織的草席,用于覆蓋和室內的地面,是每個日式房屋內最顯著的特點及引人注目之處。這些草席不只是讓房子看起來更美觀,而且能在寒冷的冬日時幫助保持室內溫暖。日式房屋內的所有房間皆有塌塌米鋪蓋,所以你不能在房間內擺放椅子,但是有稱作座布団(Zabuton)的特殊墊子作為坐墊。日式房間的空間大小是以覆蓋房間地面之塌塌米的數目作衡量標準。一般的日式房屋,大小為“八疊間”,代表四個房間每間皆為八塊塌塌米的大小。廚房及走廊部分的地板為木質地板。
拉門(襖,Fusuma)

另一個日本房子的重要且明顯的特點即是拉門。大部分拉門是與墻壁緊連安裝的,它們是以木質門框及夾有宣紙的合板所組成。有時宣紙會有華美的繪圖畫于其上。
還有另一種拉門,是以木質骨架和玻璃板構成。這樣的拉門??梢娪诜孔拥耐鈮χ?,上部是透明的玻璃,而下部則是木板或是毛玻璃。如此的設計能讓陽光進入室內并讓房間的邊緣處在冬天保持溫暖。除此之外也能讓自然光進入室內照亮房間。
因為拉門可以將其中一扇門拉至另外一扇門上,所以它們被置放于特殊的溝槽中。當有特別的場合和家庭聚會時,拉門可以拆卸用以擴大房間的空間。
緣側(縁側,Engawa)

緣側在窗戶外側,通常是在戶外,你會看到一條木質的廊道。陽光會時時灑落于房屋的此處,使地板保持暖和。而緣側可以分兩種– 濡れ縁(Nureen)跟くれ縁(kureen)。濡れ縁是建于房子的外面,所以關上窗子雖能為房子擋風雨,但濡れ縁依然會被雨水沾濕,因此會用上較為防水、防蟲、防腐的質材來建造;而くれ縁是建于窗子內,透過關上最外面的窗子來遮擋風雨。如果緣側建在房子內,則為稱為「內緣」。緣側的屋頂可以在夏天擋陽光,冬天反而吸引陽光,使得房子冬暖夏涼,而坐在緣側里欣賞庭園也是寫意。
土壁(Tsuchikabe)

土壁是拉門及屋頂間的土墻。是為了在日本經歷潮濕的夏天時維持涼爽。古代日本的各面墻整面皆以黏土作成,使室內能有一個清涼的空間。另外用上土壁可使房子在梅雨季節時減低濕氣,也有加強隔熱、耐火、耐震的功能,對房子的維持很有幫助。
屋頂

日式房屋的屋頂是以磚瓦鋪成,邊緣及斜面皆朝外延長。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在夏日時避免讓室內更為炎熱。而在冬季,因為太陽會在較低處升起與沉落,如此設計能使太陽光照入室內維持室內溫暖。而且斜面的屋頂可令雨水和融雪容易落下。
神龕(神棚,Kamidana)
這是一種特殊的柜子,置于多數古時日式房屋的祭祀區域內。神龕即是供奉神明的櫥柜。其中可能會有塊寫有漢字的大板子,掛在稱作札(Fuda)的地方。人們會點上蠟燭或是線香(senko),擺置花卉于此并且祝禱。有些房子也有擺設佛壇的空間。
現在你認識到日本傳統房子的建筑特色,會否想要去住住看呢?和室的構造有很多好處,由屋頂、神龕、走廊、拉門都有著其之用,讓你看出古代的智慧以及匠人建造時的心思,直到今日仍值得保留與學習。
END
好的內容不會天天有,但如果有張圖能對您未來的裝修有借鑒參考價值,我們會很榮幸。選擇日式裝修,是選擇了一種更有志趣的生活方式,喜歡日式風的,是更善于發現美的人,他絕對不會是一個文盲。